腎氣不足的中成藥主要以地黃丸類、腎氣丸類為主,哪種效果好因人而異,需要看體質(zhì)情況,辨證論治而定。常見的有六味地黃丸、枸菊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、附桂地黃丸、左歸丸、金匱腎氣丸、右歸丸等。分述如下:
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、酒萸肉、牡丹皮、山藥、茯苓、澤瀉等六味中藥組成,被稱為三補三瀉,補藥劑量大于瀉藥劑量,可用于治療腎陰虧損患者出現(xiàn)的腰膝酸軟、頭暈耳鳴、盜汗遺精、骨蒸潮熱、消渴等癥狀。杞菊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、附桂地黃丸、左歸丸等,都是根據(jù)六味地黃丸加減化裁而來,對于補腎陰之氣均有一定作用。
金匱腎氣丸由澤瀉、丹皮、茯苓、炮附子、干地黃、山藥、山茱萸、桂枝組成。該方多用于治療腎陽虧虛而導致的諸多不良癥狀,服用藥物期間需要注意忌生冷、硬食、辛辣、刺激性的食物。右歸丸等偏補腎陽的中成藥,是以腎氣丸加減化裁而來。
另外,補腎氣的方法除了應用補腎氣的藥物,也可以多練習呼吸吐納,按摩腎俞穴等方法,還要節(jié)制房事,避免損耗腎精、耗腎氣,要注意勞逸結(jié)合。